新闻中心

打破医疗资源与需求不均衡,实现“大病不出县”——远东宏信探索创新医疗健康模式

2018-11-19

攥着皱巴巴的一摞车票,贵州省纳雍县农民李德勇讲起了他一路辗转的艰辛求医路:

几年前,右腿上越肿越大的一个脓包,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到县医院,因为没法做权威的病理检查,医生不敢确定肿块性质。

无奈之下,老李下贵阳、上重庆、转成都,几经波折,才得到了确诊的病理结果——他得了一种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最终,当老李在北京一家大医院成功接受肿瘤扩大切除手术时,数数车票,他奔波的行程已超过了一万公里。

老李的辛酸寻诊路,恰好是我国当前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一则典型例证。

努力破解城乡医疗分配不均衡困局

据了解,中国医疗条件最稀缺、最亟需的领域,恰恰是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以下的地市、县城和乡村,他们的人口数占中国人口总量的60%以上,在数量上处于主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已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鲜明提出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推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如果老李的病情发生时间晚几年,哪怕是在当下,可能接受的治疗条件也有望改善很多。因为这两年来,顺应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战略指引,社会上一些有抱负的医疗机构,也在顺势而为,努力将更多原本一二线城市才能享受到的医疗技术,向三四线城市以下区域进行有序、有步骤地扩展。

在大健康领域,远东宏信正在为之努力。秉承“服务中国医疗、心系民族健康”的发展使命,坚持公司制定的“金融加产业”发展战略,远东宏信旗下医疗健康集团长期深耕医疗健康领域,助力中国医疗产业升级。

在医院运营方向

远东将旗下医院主要布局聚焦于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广大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打造出一个涵盖近50家成员机构的大型医院集团。

借助这个平台,在系统性全国布局的基础上,远东宏信正在努力将中国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向基层输送。

打造远程病理诊断网络

在医疗诊治的全过程中,病理检查是其中的核心环节。所谓病理检查,是对患者病变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以确定器官、组织或细胞所发生的疾病过程。

所有疾病最终的确诊,都必须依靠病理诊断。它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而在我国,滞后的病理学科建设让整个基层医疗体系更加举步维艰。因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不均衡,三四线城市以下的广大县市医院,病理诊断能力非常薄弱,客观存在取材制片不规范、病理诊断水平低等现状,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及治疗,制约了临床科室发展,进而导致患者就诊量、科室及医院收入减少,吸引优质病理专家团队变得愈发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经形成全国性医院布局的远东宏信,率先提出了“一套体系、一张网络、一家医院”的战略理念,并铆定病理学科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成立了病理事业部和各级病理中心。

通过纵向化建制,远东宏信构建起共享医疗资源的体系机制,并初步形成“标准化区域中心制片+远程诊断”的建设模式。

标准化区域中心制片+远程诊断”模式,简单而言,就是远东宏信依托近50家自有医疗机构布局,分片区、分层级建设多个远程病理区域诊断中心,病患在任一中心都可以得到标准化的病理检查服务,再将数据同步至云端网络,由权威病理专家集体会诊,做出快速精准的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