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宏信第八届建设高峰论坛在沪举行
5月22日-24日,以“改革•转型与时机”为主题的“远东宏信•第八届建设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公路、铁路、冶金、水利、电力、市政、房建、投资等基础设施行业企业、各地建设业相关协会领导等180多人济济一堂,就基础设施产业在国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转型、产融结合等议题展开了研究讨论。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同处于变革的关键节点。本届论坛主办方和与会企业高管、学者们表示,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在一个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以及产业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时代,全行业不仅要主动融入这一历史性的转折时期,更应探索如何在变革中实现新的平衡,如何在转型中寻求更健康有序的发展空间,如何用产业的延伸和演进诠释行业的生命力。“2014远东宏信•第八届建设高峰论坛”力图把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大经济、大战略时代,借力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强大推动,开启行业蓝图之旅。
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翟东升在论坛的主题报告《习李政府的当下与未来》中,提出了“中国经济还有后劲”的观点,并就去年金融界热议的“5.30规则”与“去杠杆”趋势、地方债问题、地产泡沫以及实体经济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积极思考,引导与会者从宏观层面深刻领会新一轮改革的趋向和重点。
远东宏信建设系统事业部副总经理李玉友在题为《激荡变革下的生存与发展》演讲中指出: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的要素条件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新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产业前景呈现增长方式将以内需为主推动力;新型城镇化将为主力;建筑业仍将为我国支柱型产业;集约化和精品化将成为市场对建筑的主流需求。从而,具备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强大的投融资能力必然成为建设行业建筑企业的发展要务。
国家行政学院张占斌教授所作的《挖掘新型城镇化的宝藏》专题报告,让与会者更加清晰明了中国新型城镇化逐步解决现有2亿多和每年新增1,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半市民化”问题的战略目标和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对集聚人口的支撑能力的战略举措。
此外,主办方还针对建筑业“营改增”举办了相关税改政策研讨会,中铁建成本处城云处长提出,“营改增”对于建筑行业和企业长久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就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应对工作等内容提出丰富而独到的建议。
题为《转型升级——敢问路在何方?》的对话环节中,参与对话的经济学专家、企业家和行业嘉宾们对基础设施产业未来的投融资和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大量已操作的实际案例和目前财政部等政府机关正在推行的建设模式,可以预见未来PPP等项目建造模式,将成为国内基础设施领域解决政府资金短缺一种操作趋势。同时,对话环节,也就产业与金融结合,融资模式探索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使得本届论坛的内涵更显丰富。
本届论坛举行之际,恰逢建设系统事业部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十周年。远东宏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远东宏信建设系统事业部总经理王佳音表示,十年来远东建设取得的业绩,离不开广大合作伙伴的支持,也正是国内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路径所带来的自身发展的需求,成就了今天的远东建设。未来十年,远东建设将结合宏观、产业大趋势的变化,继续深化,加速推进非资金业务方面的服务能力,更好地配合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为远东广大的优质客户们提供服务,能够帮助大家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和战略升级。